M6米乐最新下载地址
组织建设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党的建设 > 组织建设
信息爆炸时代怎么样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来源:M6米乐最新下载地址    发布时间:2025-03-01 17:51:20

  作者:一泽Eze,原文标题:《愿你成为独一无二的大模型》,题图来自:AI生成

  我们一直以来,都试图从人脑的运作机制中汲取灵感,来研发比肩人类智能的 AI。

  面对外界输入时,我们结合系统提示词(人生信念、近期目标、远期追求),和多维度的上下文(瞬时情绪、环境场合、近期经历、长期知识经验),作出符合个人特性的概率响应。

  这个“人类模型”并非一成不变。自降生之日起,我们便持续进行着“模型更新”:

  模型参数的积累与重构:通过持续接触形形的人、事、物,我们不断吸收外界信息,实践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思维方法和行为模式,构成了独特的“模型参数”。

  系统提示词的动态调整:人的信念与追求会随着人生阶段变化而更新。如同不断进化的“系统提示词”,实时引导着我们的注意力分配和决策方向。

  上下文的实时整合:环境刺激、瞬时情绪、近期经历和被选择性召回的记忆,使得长期积累的知识与当下情境动态融合,让我们得以触发独特的思考和行为响应。

  让我们一直更新自我、适应世界变化,并基于个人特质,创造性地作出人生选择与行动。

  牛津大学出版社公布了 2024 年度词汇“brain rot”,直译为“脑腐”,特指过量摄入低质量信息,导致一个人的精神或智力状态逐渐恶化。

  2024 年 10 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显示,中国居民每天平均上网时间已高达 5 小时 37 分钟。

  根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2024》,移动互联网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 435 分钟,其中短视频使用时长更是高达 151 分钟。

  这看似是信息输入剧增的时代,任何一个人都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信息获取效率,实际上我们却被趋同的、无关的外界信息所裹挟。

  它们看似丰富,却大多是经过算法筛选、刻意迎合大众消费需求的“短平快”消费品。

  试想,推荐流中的“XXX 绝了”、“ 我要吹爆 XXX”,和你的短期目标/人生追求的有多大关联?

  人的一天 24 小时,除去生理活动,剩余时间大多被重复性工作和推荐算法带来的浅层输入占据。

  它们如温水煮青蛙一般,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于被动接收信息,失去了主动思考和实践内化的能力。

  甚至面对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往往也只是匆匆浏览,不做深入的思考转化,过量输入反而造成了信息负载。

  长此以往,我们陷入在趋同的浅层输入和信息负载的恶性循环中,逐渐被训练为一个个雷同的低效模型,失去自我独特性和思考活力,退化为“地球 Online 的 NPC”。

  它承认了我们大脑的局限性——人脑并非无所不能,不可能关注所有的输入,也没办法避免认知偏差。

  面对无限的外部信息,我们一定要作出选择,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真正与我相关的事情上。这不仅是选择“不看什么”,更是选择“要思考什么”和“要做什么”。

  人非“白纸”,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先验信念”——即我们过往的知识、经验、价值观和目标追求。

  它们是不是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构成了我们理解世界的基础,影响着我们对新信息的选择和解读。

  基于当下自我认知的 “短期目标” 和 “人生追求”,我们有意或无意地以先验信念驱动决策,以自身行动收集信息反馈,不断修正“系统提示”,更新我们的“模型参数”。

  我们正是在这种不断地选择、迭代、修正中,定义着自己的目标和幸福追求,勾勒出独特的人生轨迹。

  “没有大的追求,每天到点下班逗猫看剧”,也是一种个人选择。是否正确和收入、社会价值无关,而在于这个结论是否为自己有意识地验证所得。

  同时,每个人的经历各不相同,我们也无法评价他人的选择,只能提供些许视角供其自由参考。

  当个体的选择在社会中相互碰撞,那些最具社会价值的选择便会被群体共识、放大,最终凝结为推动人类文明向前的力量。

  但正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语言传递的始终是经过压缩的信息,是对原始体验的简化与抽象。

  当我们通过文章、播客、视频获取他人经验时,其实接收的只是经过语言符号编码的“知识片段”。要让这些外部信息真正内化为我们的一部分,要经历两个关键的转化:深度思考和实践内化。

  深度思考,是将接收到的信息与先验信念进行深度处理的过程,而非简单的理解。 它包括:

  而实践内化,则能提供无损的上下文情境体验,以“行”见“知”,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执行,更在于:

  更新自我信念:成功带来自信、失败产生谨慎,在真实体验后方能树立坚定的自我信念。

  这不是简单的知识累积,而是通过亲身经历,将信息与个人特质、情感、目标相融合,最终完成独特的自我更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只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修正、迭代自己。

  愿你以先验信念为基石,以深度思考与实践内化为路径,在选择、思考与行动中,定义属于自身个人的幸福,探索出真正属于自身个人的独特人生轨迹。

  中国职业主播数量已超 1508 万人,短视频用户账号总数更是达到了 15.5 亿个。历史上从未有如此多的人能够平等地利用媒介传播自己的作品。这表面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表达自由,但实际上,这种“自由”却被流量和算法所裹挟。

  为了追逐流量,生产端(作者)和分发端(平台算法)无不追寻着“流量密码”,反复包装短平快、迎合大众消费口味的言论、新闻、视频。

  而在互联网尚不发达的年代,只有少数“精英”的见解才能被以“书、报”的形式记录和传播。而当每个人都有权成为信息的生产者时,有着独特个人视角的信息却被淹没在争抢流量的同质化内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