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米乐最新下载地址
党风廉政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党的建设 > 党风廉政
失去的30年:日本平成时代经济的沉浮与启示(二)
来源:M6米乐最新下载地址    发布时间:2025-06-15 07:13:27

  在上一篇文章《失去的30年:日本平成时代经济的沉浮与启示(一)》的结尾我们说道,日本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开始,没意识到世界经济产业的变化,在面对世界格局大的变化时也没有采取对应的措施,因此导致之后的经济停滞的问题。

  那么在这一段时期,世界正在经历哪些变革,又是什么样的社会大环境让日本没有意识,也不选择改变自身去拥抱变化呢,本篇文章我们就来详细说下,看看这一段时期的世界,都在经历着什么。

  在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人类将一只脚迈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门。在此之后IT革命进入了第一阶段,IT革命的意义在于大幅度的降低了信息技术处理和通信传播的成本。

  但是在此阶段,能用得起电子计算机的大多都是政府部门,大规模的公司和大学科研院所等,因为这些大型设备的购入,以及通信所使用的专线是十分昂贵的。所以这一段时期,这些单位和部门在信息处理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

  当时间来到1975年,美国 MITS 公司发布的“牵牛星8800”(Altair 8800)被称为世界第一台个人计算机。严格意义上说,这款个人电脑只是一个装有中央处理器的箱子,既没有显示器,也没有键盘,并且内存容量也很小,不能算是一台实用的个人电脑。

  就在同一年,一个叫史蒂夫·乔布斯的年轻人与他的好友沃兹尼亚克加入了一个计算机爱好者的组织——家酿计算机俱乐部(the Homebrew Computer Club)。乔布斯和好友就在这一年一同研发了他们的第一台电脑AppleⅠ,尽管这台在乔布斯父母家中车库里手工组装而成的电脑仅销售了200台,但是也足以给乔布斯继续下去的信心。

  随后第二年,他便成立了苹果计算机公司(Apple Computer Inc.),乔布斯的设计天赋,加上好友沃兹尼亚克的技术天赋,他们很快便研究出了现代个人计算机的雏形,一个装有处理器和内存的机箱,一个输出数据的键盘,还有一个显示输出结果的屏幕,和吸引除计算机发烧友之外,真正需要在工作中用到个人计算机用户的软件,以及能够吸引客户的计算机外观。乔布斯定义下的AppleⅡ就这样诞生了。

  但是AppleⅡ以1298美元(这样的价格尚不包括屏幕)的高昂价格依然没形成个人普及,虽然苹果公司的计算机是PC市场诞生最早的产品,但是对人类社会和计算机产业影响最大的个人计算机却是IBM,以及与之兼容的PC。正是因为Apple的在个人PC市场引起的巨大轰动,导致IBM不得不重视这个赶超自己的对手。

  如果说个人计算机的星星之火是由苹果点燃的,IBM的出现才真正将这场燎原的大火燃遍全球,并且越燃越烈。

  个人电脑的普及,使得原来只有政府和大企业才有的信息处理优势彻底消除,现在的小企业甚至个人,都可以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工作。

  与此同时,个人计算机随着网络的出现,通信和沟通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根通过本地电话线经过调制解调器链接互联网方式的出现,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拨号上网”,人类能通过互联网查询你想了解的任何信息。

  信息和通信行业的技术,随着网络的发展,开启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快速的提升,也奠定了第三次工业革命郑重进入第二阶段。

  20世纪80年代新兴工业化发展的国家和地区中,有四个是非常引人瞩目,那就是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和中国台湾地区,也被称为“亚洲四小龙”。虽然经济提高速度很快,但是他们也因为自身体量太小,无法对世界经济产生太大的影响。

  1978年邓公提出改开,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经济方针,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从此开始按下加速键。

  同时为了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中国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为经济特区,之后又将上海、天津、广州、大连设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目的是为了在这些地区吸引外资投资建厂,加快工业化进程。

  邓公的这一政策在现在看来,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他彻底的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将中国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完成了从农业到制造业的结构化转变。

  90年代末期,中国完成了许多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通过也诞生了许多的成功的合资企业,例如长春一汽和上海汽车与德国大众汽车合作,诞生了在中国许多热门的车型。这样一个时间段的中国与外资合作的厂家已达到100多家,中国的汽车产量在2009年的时候,就已超越了日本,变成全球第一。

  同时期别的行业如家电行业的海尔集团(前身是青岛电冰箱总厂)和德国的利勃海尔合作,还有个人电脑的联想,机械制造的三一重工等等。

  中国在这一段时期各行各业都蒸蒸日上,诞生了无数的企业并且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也逐渐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中国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商品,中国制造也改变了制造业领域的格局,以优质且价廉的商品抢占市场的份额。

  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就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当时的英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二战后作为战胜国首相的丘吉尔,跟罗斯福和斯大林并变成全球“三巨头”。

  可是战争的胜利并不能掩盖经济的下滑的事实,这也是丘吉尔作为二战时期带领英国人民奋勇抗击法西斯侵略者成功的领导人,在战后第一次选举中没有连任成功的领导人,可见当时的英国人民更需要的是经济的复苏。

  二战后英国的生产设备老化,社会阶级矛盾激化,整个社会仿佛都失去了活力一般,终于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爆发后,英国这颗悬着的心彻底死了。

  为了急需改变当时的现状,在1979年,“铁娘子”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宣誓就职英国首相。

  上台后撒切尔夫人推行的政策并没有直接扭转经济的困境,但是后续的长尾效应却影响深远。1986年时,撒切尔夫人实行了史称“金融大爆炸”的金融改革,英国本土的金融机构和来自其他几个国家的金融机构在英伦三岛激烈厮杀,最后只留下了美国和欧洲各国的优秀企业,英国本土几乎全部淘汰出局。

  英国虽然牺牲了自己的金融产业,但是也推动了金融行业的改革,让真正有实力的金融机构才能生存变成法则。90年代随着金融的发展,尤其是金融及其相关衍生的服务行业,带动的就业机会大幅度的增加,直接带动英国的经济发展。

  20世纪70年的美国,匹兹堡市和克利夫兰市也在经历着和英国一样的经济衰退。

  匹兹堡是美国著名的钢铁城市,1875年安德烈·卡内基在这里建立钢铁厂,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卡内基钢铁公司,并在1901年合并其他两家钢铁公司,成立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美国钢铁公司(U.S. Steel)。进入20世纪,全美几乎一半的钢铁全部产自匹兹堡,经济实力可见一斑。

  时间来到70年代,美国的钢铁产业开始衰退,工厂逐渐倒闭,大量的失业人员成为不稳定因素,与此同时因为长期炼钢产生的污染物也让这座城市成为了全美不宜居城市之一。

  但是匹兹堡却在之后进行了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同时以医疗保健,教育,金融为中心的产业机构的调整,尤其是健康产业的发展,匹兹堡慢慢的变成了全美第二的医疗研究城市,匹兹堡也成为一个以医疗产业转型的成功,振兴当地经济的案例典型。

  与匹兹堡拥有相同的经历的还有克利夫兰市,从五大湖运来的钢铁和煤炭都要经过这座城市,交通的便捷,也让这座城市的钢铁产业和汽车产业都很发达。

  然而随着重工业的衰退,克利夫兰市也受一定的影响,1978年的克利夫兰已经陷入债务危机,这个被冠以“五大湖上的错误”的城市,却在之后迎来了新的生机。

  金融、保险、医疗等高端服务产业取代了衰退的制造业,再加上医疗产业本就完善的根基,克利夫兰当地的医疗器械供应商与保健相关的服务产业集中于此,形成了一个医疗产业的联盟,给予这座城市新的活力。

  同时英国和美国还有一个相同的点,那就是教育。不论处于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英国的牛津剑桥,美国的常春藤联盟,他们的教育主导地位长期处在世界的前列,这点非常重要。

  当世界格局发生改革的时候,日本主要的产业依然是重化工产业和加工制造业。但是在面对中国这样具有大量劳动力市场的新兴工业化优势的国家来说,日本是无法在价格上取得任何优势,低成本的竞争只会浪费更多的资源,制造业的时代已发生巨变。

  日本面临的问题不止于此,因为保守的态度,在面对不断地技术革新和高端服务产业这些能够改变老牌国家经济的产业时,这些领域恰恰是日本不擅长的,在将答案摆在面前的日本政府和企业,也根本没办法应对。

  日本在经济出现问题时,热衷于通过经济的手段来解决不良债权的问题,可是从整个日本经济的问题来看,更重要的是由IT革命和新兴国家的发展所导致的,这是供给侧问题导致的经济停滞,这样的一个问题根本不可能由货币政策解决。

  尽管如此,日本政府还是想通过宽松货币政策使日元贬值,从而摆脱通货紧缩。直到现在,日本还在延续这种经济政策。

  由此导致出现了大藏省的丑闻,以及山一和长银的破产,日本经济虚假的繁荣和改革也渐行渐远,政府的决策失误却让日本国民背负着经济衰退的重担。这点我们下篇文章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