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基层数字医防一体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 张光慧
习高度重视新质生产力发展,强调数字化的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世界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以新质生产力构建基层智慧医疗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格局,是实施健康优先发展的策略对基层医疗高水平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
智慧应用广泛。建设基层智慧医疗需要应用多种先进的技术,包括智能感知、电源管理、信息融合、数据挖掘、高性能处理和信息安全等。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应用,正在慢慢地实现基层医疗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和个性化。
融合趋势明显。未来,基层医疗致力于运用最先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手段,比如智慧检测、智慧慢病管理、智慧治疗,以及其他先进的医学方法,实现对病情的及时、全面监测与评估。同时,5G通信技术的普及将为基层医疗提供更快速、稳定的数据传输服务,促进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应用的发展。此外,大数据技术将在基层医疗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基层医疗服务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
智慧服务创新。基层医疗通过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实现了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推动全球医疗产业从专注疾病治疗向智慧赋能的“预防—治疗—康复”的全流程运营模式转型。此外,基层医疗还通过与其他医疗服务提供方的深度整合,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健康服务。
智慧市场增长。随技术的发展,智能医疗慢慢的变成了一种普遍的现代化服务,其中涵盖了多种不同的领域,从远程会诊、超声检查、手术治疗、紧急状况处置、实时培训、健康指南到家庭病床分析,甚至是在线咨询、人工智能支持的住房服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智慧医疗相关市场规模正在迅速增加,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比较高的复合增长率。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度的提高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基层智慧医疗指的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基层医疗”模式,它采用了先进的信息科学,如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它旨在创造一个更安全、有序、可靠的医疗环境,帮助医生更好地治病,并且更加准确地进行医院的管理。这种基层智慧医疗的发展将有利于改善医生的医疗体验,帮助各级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的同时,为广大患者乃至基层群众提供一个“互联网+健康管理”的无边界医院。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和实践,是科学技术创新交叉融合突破所产生的根本性成果。在基层智慧医疗的建设中,新质生产力能发挥关键作用,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方式,推动基层智慧医疗在医疗服务、医院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全面升级,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新质生产力在构建基层智慧医疗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中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大多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的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医疗资源的高效配置、诊疗流程的智能化、患者服务的个性化,为基层智慧医疗服务的品质与效率的双重提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新质生产力注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和服务。在基层智慧医疗建设中,通过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能轻松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大量的数据分析技术,能更加精确地预测医疗需求,并能有效地配置医疗设备和人力资源,从而有效避免资源的浪费,提升基层医疗的服务水平。
基层智慧医疗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工具,如数字化管理平台、远程医疗系统等,优化了传统基层医疗的运营模式,提升了管理效能,降低了运营成本,体现了新质生产力在组织管理层面的创新价值。
新质生产力强调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这与基层智慧医疗追求的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医疗服务目标相契合。通过智能诊断辅助系统、远程会诊等技术,医生可以更快地获得准确的诊断信息,提高诊断准确率,提升治疗效率。采用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如智能导诊、在线预约、电子病历等,智慧医院可以大大改善医疗服务流程,极大地提升诊断效率,有效降低医疗风险,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的跨越式发展。智能服务平台让患者能够便捷获取健康信息、咨询医生,增强患者参与度,同时也提高了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增强了医患之间的信任,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为基层医疗提供基于全国统一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势在必行。投资建设高速、安全的信息网络,部署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处理平台。开发和引进智能诊断、治疗、护理系统,利用AI、机器学习等技术提升医疗服务的精确性和效率。实现电子病历系统(EMR)、医疗影像系统(PAC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等的无缝集成,形成全面的智慧医疗大数据平台。运用数字化工具进行资源调度、绩效评估、成本控制,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基于患者体验,重新设计医疗服务流程,实施标准化操作规程,减少不必要环节,提升服务流畅度。建立跨区域的远程医疗服务和医疗协作网络,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范围。利用大数据分析,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精准治疗建议,提升患者满意度。通过移动医疗APP、在线咨询服务等,加强医患沟通,提升患者就医便利性和参与感。强化医疗数据的安全管理,确保患者信息隐私,建立完善的医疗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降低投入是基层医疗机构在推进智慧医院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策略调整。基层智慧医院建设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涉及信息技术、医疗设施、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仅以软件采购为例,目前一个成建制的医院所需使用的软件系统有200多项,全部购买需要近2亿元投入,而且安装调试完成后,每年又要支付一定比例的维保费用,在软件产品升级换代后,还需要重新投入资金购买新的版本,所需要资产金额的投入是一个无底洞,一般的医院根本没办法支撑,特别是在中西部财政困难的广大地区,智慧医院建设就是水中月、镜中花,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美梦。
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运用管理、技术、理念的新质生产力,通过策略性的规划和创新方法,医疗机构可以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快速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一是科学制定建设规划。明确智慧医院建设的重点领域和短期、中期、长期目标,优先解决最紧迫或收益最大的问题,如先推行电子病历系统、远程医疗服务等,逐步扩大覆盖面和深度。二是充分的利用前沿技术。采用云服务和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能够大大减少对本地硬件和IT维护团队的依赖,降低初始投资所需成本,同时享受灵活扩展和即时更新的优势。三是积极争取政府补贴。积极申请政府对于智慧医疗建设的补贴和支持,参与公私合营(PPP)项目。四是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合作共赢。组建智慧医院建设联盟,集体谈判,分担成本,共享资源。五是充分整合数据资源。在不大幅度的增加新投资的前提下,通过优化现有IT系统,整合分散的数据资源,提高信息流通效率,也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提升医院智能化水平。六是建立项目评估机制。定期审查智慧医院建设的成效,及时作出调整策略,确保每一笔投入都能产生最大价值。对于效果不佳的项目及时终止或优化,避免资源浪费。七是积极鼓励内部创新。加强医护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培训,鼓励内部创新,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开发适合自身需求的低成本解决方案,鼓励自我创新有时候比大规模采购更能解决问题。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本下降,这些先进的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愈来愈普遍,为医防融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上的支持。能利用这些技术实现疾病的早期预警、精准预防、个性化治疗和健康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政府对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视程度不断的提高,医防融合被看作提升公共健康水平、应对重大疾病挑战的关键策略。近年来,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纷纷出台政策,大力推动智慧医疗和公共卫生系统的融合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保障的日益增加的需求。为此,政府应当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大投入,推动智慧医疗和公共卫生系统的发展。基层智慧医疗通过提供便捷的在线咨询服务、个性化健康管理和远程监测服务,满足了这一需求,促进了医防融合的大众接受度和参与度。基层智慧医疗建设往往涉及医疗、信息科技、保险、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的合作,这种跨界合作不仅促进了技术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也为医防融合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解决方案。
新冠疫情的全球流行加速了基层智慧医疗和公共卫生体系的融合进程。面对疫情的挑战,基层智慧医疗在疫情监测、防控决策支持、远程诊疗等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证明医防融合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不可或缺性。
以基层智慧医疗建设为支撑的医防融合建设,顺应了技术发展、政策导向、社会需求等多方面的趋势,其影响力和重要性正逐渐显现,医防融合大发展本身又将反过来要求基层医疗的智慧水平提质扩面增效,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如同燎原之火,推动医疗健康事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