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米乐最新下载地址
智慧社区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专题专栏 > 智慧社区
潘功胜最新表态:强化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
来源:M6米乐最新下载地址    发布时间:2025-04-13 08:38:34

  2025年2月18日,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日前应邀出席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沙特联合主办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研讨会,并作主旨发言。他表示,下一步,中国政府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持续推动中国经济稳步的增长模式转型,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潘功胜表示,2024年,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现了全年5%的经济稳步的增长目标。特别是去年9月下旬以来,中国政府推出了一揽子增量政策,有效提振社会信心,经济明显回升。下一步,中国政府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持续推动中国经济稳步的增长模式转型,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近年来,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在货币政策框架、外汇存底管理、债务结构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抵御外部风险能力持续增强,经济韧性显著提升。新兴市场经济体已成为全世界经济稳步的增长的重要引擎,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与此同时,当前世界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新兴市场经济体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地理政治学和经济碎片化风险、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全球经济中期增长动能不足、金融市场波动和跨境资本流动压力以及全球公共债务风险等。

  潘功胜说,面对挑战,新兴市场经济体应逐步提升自身韧性,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提升汇率弹性,加强公共债务管理,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监督管理。同时新兴市场经济体要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合作共赢,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南南合作,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维护本国和区域金融稳定。

  对于宏观政策协调配合,近期央行密集表态。2025年2月13日,央行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认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国内需求不足、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困难挑战也还存在,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将保持适度宽松,在稳增长、稳汇率诉求均较强的背景下,考虑到我国货币政策仍有一定空间,后续或继续通过降准降息、加大结构性工具使用力度等为经济修复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但政策操作节奏也将考虑海外因素,择机调整优化。同时,本次《报告》新增“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表述,或更看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形成合力,发挥逆周期调节的及其重要的作用。此外,《报告》强调“降成本”,后续或通过持续推动存款利率改革等促进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下降。

  本次《报告》有五点需要我们来关注,一是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根据国内外形势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二是货币政策框架改革逐步推进,政策工具箱持续丰富;三是加强货币、财政政策协调配合,或进一步加大降准等操作力度;四是《报告》强调“降成本”,将通过持续推动存款利率改革等促进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下降;五是把握好信贷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更看重养老金金融。与三季度报告相比,本次《报告》更强调“更好把握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注重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024年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随后,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了这一基调,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我国连续实施了14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改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基调发生重大变化。

  实际上,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货币政策已普遍走向宽松。继2024年9月开启降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在12月再次降息25个基点。在G10经济体中,除日本以外,其他各国央行均下调了政策利率。菲律宾、韩国、泰国等新兴经济体也跟随降息。

  在全球货币政策迈向宽松的背景下,如何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清华金融评论》2025年1月刊推出封面专题,解读全球货币市场利率普遍下行后,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经济潜在增长路径、通货膨胀压力、债务水平、汇率波动的分化表现,以为我国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更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实现全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目标任务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

  本期封面专题中,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尚希认为,要发挥政策和改革双重功能,推动我们国家经济持续向好,就要发挥政策和改革双重功能。从宏观政策角度看,通过超常规调节实现经济提高速度5%的目标,保持未来经济的稳定增长。通过改革,提高潜在增长率和全要素生率,拓展未来发展空间。

  渣打银行(香港)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师丁爽认为,2025中国经济与政策展望,运用政策空间正当其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央行将向市场注入充足流动性,为预期政府债券供给大幅度的增加创造支持性的货币环境,防止政府债券收益率上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政治经济学系主任、教授陈福中,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艾雯认为,对中国而言,一方面,欧洲降息会改善中国货币政策的外部环境,中欧利差减小也可能使得部分欧洲资产流向中国;另一方面,欧洲经济逐渐修复、消费复苏,有利于对欧出口的回暖。

  《清华金融评论》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国内统一刊号CN10-1169/F,2013年11月正式出版,公开发行,月刊。